基础医学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石和核心,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国计、大民生,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医学教育的总体质量。近年来,基础医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精神,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基础医学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
运筹帷幄 新医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2022年,“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获批,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智慧医学方向为主的“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其融合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大数据跨界“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居第3位。2022年首届招生,学院通过开展各渠道、多方式的宣传活动,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天津等省市,均实现了高分段录取,吉林省考生录取分数高于一本线90分以上,实现了招生开门红。
经多方调研、20余次跨学院研讨的基础上,学院组织设计了多门基础和专业整合课程,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打造虚拟教研室和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逐步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医学科学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并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就“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初步达成合作。
科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谱写新篇章
2023年1月14日-15日,由我校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在基础医学院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百余所高校的430支参赛队伍,共计2000余名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比赛。在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学院精心筹划、全力以赴,确保大赛各项工作精准运行,受到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参会嘉宾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我校晋级国赛的10支代表队获得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同时获得最佳单项奖1项,高校优秀组织奖1项,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国内同行高校前列。
近年来,基础医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充分发挥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优势,营造学术育人的浓厚氛围,为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学院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础医学科研训练、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等实践教学活动为抓手,夯实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德重教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学院有着敦厚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八十余载辉煌历史传承白求恩精神。学院国际知名专家鲍鉴清、杨敷海、王凤振和杨贵贞等教授为我国医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红色前辈 时代榜样》、《砥砺奋斗—与白求恩同行》、《先贤之光》等系列弘扬红色精神纪录片的制作,为学院教师开拓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2022年度,全院师生共同努力,获得了系列教学奖励,其中,李凡教授的《白求恩精神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和王医术教授的《病理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王医术教授、赵佳教授获分获吉林省第二届智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王医术教授还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第四届白求恩名师称号。学院连续3年获得吉林大学“实践教学团队奖”。病理学教研室被评为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吉林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吉林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踔厉奋发 国家级实验中心建设迈向新台阶
2022年8月,王放教授被聘任为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副组长,吉林大学为副组长单位,彰显了我院实验教学工作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022年学院获批多项学校实践类建设项目,包括修购计划项目、实践教学贷款项目、学校金融服务合作项目等,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院不断完善虚拟教学平台和课程建设,补充及更新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及虚拟实验项目,5门课程获得吉林大学虚拟仿真创新示范实验教学课程建设资助,2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学院进一步通过自建、共享、引进等方式整合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提升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学院将一如既往推进医学教育创新改革,以新医科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融合学习、融合实践、融合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扬我校“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教学传统,推动学院基础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