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首页 | 中文网站 | English

奋楫笃行 开创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纪元——基础医学院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纪实

作者:【文/记者 张宏伟 基础医学院 李东洋】 时间:2022-07-10 点击数:


战争与硝烟已经久远,英雄的雕像矗立在松柏之间,永恒的精神坐标在新时代激励指引着吉林大学基础医学人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使命和荣光。2021年7月9日,学校召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对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的问题切中肯綮。一年来,学院围绕贯彻落实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精神,以新理念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以新内涵强化医学人才培养,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和新进展,学院与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培根铸魂 构建特色思政工作体系

2021年,基础医学院启动建院70年来首次院史编写活动,完成30余万字《基础医学院院史1939-2021》。拍摄系列弘扬红色精神纪录片《红色前辈 时代榜样》,讲述19位基础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砥砺奋斗—与白求恩同行》,献礼建党100周年;《寸心》,庆祝建党101周年暨疫情防控专项工作表彰大会。学院正在筹备拍摄展现为新中国医学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杨敷海教授等六位大师的系列纪录片。

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2022年疫情突袭吉林大地,面对这场必须打赢的战斗,全院231名教职工和324名研究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教学科研和志愿服务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取得了人员零感染、教学零失误、科研零损失、学生首批返校和实验室率先开放的骄人战绩。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共有120余名教师参与在线教学工作,承担了44门次、2730学时的本科生在线教学任务,将课程思政教学要素与线上课程内涵建设有机结合,为学院教学结构多元化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实践基础。学院启动紧急科研攻关,联合企业开发多款新冠检测试剂,迅速投入使用并实现出口,充分展现学科硬实力。2022年1月,病原生物学系王放老师作为吉林省科技工作者代表,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教职工代表王国强驻守实验楼80天,在科研一线为细胞标本和实验动物提供应急保障,争分夺秒挽救科研损失。从七十余载辉煌历史传承白求恩精神和新时代基础医学人抗疫成就中凝练而来的“基础精神”,为开拓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时代内涵。

抢抓机遇 新医科专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物医学经济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应运而生。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使命,探索建立医、工、文、理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吉林大学“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正式获批,成为继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之后,东北地区首个获批该专业的高校,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智慧医学方向为主的“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其融合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大数据跨界“复合型”高端医学人才,代表了吉林省新医科建设最新成果。

在今年招生宣传工作中,学院通过高招通、吉林教育电视台等多渠道,召开新闻发布会、高招会、专场咨询会等招生宣传活动,吸引优质生源,前来咨询报考新专业的家长和考生络绎不绝,吉林省内基本确定报考该专业的学生近百人,成为今年热门报考专业,实现了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建设“开门红”。

笃行重教 开创人才强院战略新格局

面对医学教育新形势、新任务,基础医学院抢抓历史机遇,创新人才建设理念,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定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等制度,破解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推行更加积极、开放和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发掘国内外校友资源,带动全球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为我所用,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医科”建设需求的师资队伍。

人才强院战略取得标志性成果,荣获三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李凡老师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周莉老师任第二主编的教材《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第2版)》、李一雷老师任副主编的教材《病理学》(第1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医学免疫学》《病毒学》获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被确立为首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

人才引进培育成效显著,引进中科院应化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徐彩娜、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博士后杨一鸣。刘佳梅老师获评吉林大学唐敖庆英才教授。解剖学和法医学人才留院实现历史性突破,打破长期“留人难”的局面,新增教师系列4人,专业技术系列2人。

学院优秀硕士毕业生庞志强科研成果喜人,2021年在NATURE子刊发表文章,并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与学院共同促成“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线上项目”,展现了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和学院拓展人才资源理念创新。

科教协同 谱写医学人才培养新篇章

学院立足“以人为本、四个回归”内涵要求,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前沿地位,发挥基础医学传统教育优势,以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为契机,科教协同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12月,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中,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选派的6支代表队荣获金奖3项,银奖3项,获奖总数居全国数百所医学院校之首。高等教学学会对我校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认可,批准吉林大学承办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届时吉大将汇集全国百所医学院校的专家评委,开启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极大地提升我校医学学科国内声誉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基础医学院成功举办2022年度全国优秀大学生线上夏令营活动。来自山东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03所高校的220名大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具备推免资格的优秀学生,学生数量质量均创学院历史之最。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倡导学术自由,在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注重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新增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学术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2门,研究生精品教材1部。在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领域,世界知名荷兰莱顿大学面向全球选拔80名国际学生参加新冠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化学免疫学与免疫代谢学两个新兴领域线上课程教学活动,袁语泽等4名研究生代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成功入选。

学院打破学科界限,推进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型、复合型、多元化拔尖人才培育模式,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22年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入选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学生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吉林大学资助科研项目7项;优秀硕士毕业生代表王超代表学院首次荣获“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学院发挥教师国际化科研优势,推动学生高水平就业,分子生物学系房明丽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Cell Report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主要参与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EMBO J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并为学生搭建高水平海外就业平台,推荐优秀研究生陆文婷、王俊英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担任博士后和科研助理。据统计,2022年基础医学院毕业研究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高校深造3人,国内双一流高校工作36人,世界500强企业工作1人。

为更好服务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2021年学院以下辖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吉林省实验动物人才培训基地》《吉林省科技厅-医学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吉林省科技厅-开放性动物实验平台》,与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联合打造“吉林省大健康从业人员公共实训基地”。当年7月,双方签署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协议,开设“医药生物技术”专业,基础医学院将承担该专业全部主干课程教学任务。

勇于创新 抢占科研与成果转化新高地

基础医学院聚焦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推进交叉融合。围绕生命健康等领域,促进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勇于创新抢占未来学科制高点和成果转化新高地。

生理学系赵华老师作为吉林大学医学唯一代表,进入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大专项。生物医学科学系张灵老师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共同开展《运载重组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及其在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该生物靶向药在抗多种实体肿瘤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空白。2021年项目成功转化,成为高校服务吉林省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典型案例,为吉林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由基础医学院倡议,三家单位联合申报的“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中心”项目,目前已推荐至国家工信部,实现对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的临床研究评价能力、并获得标准化操作规程。未来学院将继续在人工智能医疗、医学材料智能制造、新药创制、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控等“新医科”建设交叉学科领域持续发力,从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谋划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团队建设,面向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进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力争早日迈入全国领先的高水平“创新型”基础医学院行列。

砥砺前行,铺展历史画卷;奋楫笃行,书写时代华章。历经七十余载风雨征程,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将继续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26号 联系电话:0431-85619463